談天說藝 : 李焯芬 | |
自小愛好文學的李焯芬教授為貢獻國家決心修讀水利工程,卻從未放棄寫作,著作甚豐,題材廣泛,包括散文、通識書藉,旅遊札記等。身為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且兼任表演藝術及發展委員會成員的他,深信西九必能成為世界一流的文化藝術區。 問: 你在哪時開始接觸文化藝術? 李: 我想是由文學開始的。在聖若瑟書院唸書時,老師要我們每星期看一本英文世界名著,如《簡愛》、《雙城故事》和《咆哮山莊》等,閱讀後便要寫讀書報告,並在班上向同學們介紹該書的優勝之處,從而鍛鍊寫作技術。我並不覺得這是苦差,反而樂在其中,更於放學後到書局打書釘,看巴金、老舍等近代中國文學作品。 問: 有參加其他的文藝活動嗎? 李: 我高中時參加過《中國學生周報》辦的寫作研習班,當時邀請了劉以鬯、黃敬羲、蔡思果、徐速、羅冠樵等老一輩作家來寫作研習班講課,後來更與陳婉瑩(現任港大新聞傳媒研究中心主任及教授)等人創辦了《華菁文社》,憑知篇小說《拾荒》獲得過青年文學獎。另外,我亦曾參加過校際音樂節的話劇比賽,演出《王子復仇記》和《威尼斯商人》等莎士比亞作品。 問: 升讀大學後仍有寫作嗎? 李: 1965年我考入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隨即參加了大專學生社會服務隊,花很多時間到一些窮鄉僻壤修橋築路與及給村童講故事、放電影、教唱歌、成立流動圖書館等義務工作,雖然仍保持閱讀的習慣,但少了寫作。 問: 為何喜歡文學但最終選修工程? 李: 因為當時讀了很多五四以後的近代中國文學作品,其中不少描寫中國農村經常因旱災或水災,導致人民生活困苦,於是立志選修水利工程,希望日後對國家有所貢獻。在港大畢業後便到加拿大進修博士學位,主要在當地從事水利工作二十多年,及後經常回國參與水利工程當技術顧問,包括長江三峽、黃河、清江、松花江和珠江中上游等。 問: 文學以外還喜歡哪種藝術? 李: 中學時曾跟嶺南派畫家容漱石學國畫、後來亦曾跟隨蔡鼎文和甘乃明等老師學不同類型的畫,包括素描、沒骨花卉及山水,但現在已沒有時間畫畫了。 問:有收藏國畫嗎? 李: 也有一些,比較喜歡楊之光和蔣兆和的人物畫,近年追隨饒宗頤教授當學術館館長,他偶然亦會送我一些書法和畫作。 問: 喜歡看表演藝術嗎? 李: 我的太太是女高音,所以我們喜歡聽音樂會、戲曲和歌劇。在大陸公幹時最愛在酒店房間扭開中央電視15台的音樂台,欣賞世界各地的演奏會和合唱團。 問: 為何你會加入西九董事局? 李: 十多年前我已是文化委員會成員及轄下的博物館委員會的召集人,當時的工作包括草擬香港文化政策及研究如何進一步發展本地的博物館,這方面的工作便一直延續至現在的西九董事局。 問: 你對西九有甚麼期望? 李: 董事局和各委員都十分用心和仔細地研究每個範疇的細節,確保西九硬件和軟件兼備。最大的問題是建築成本不斷上漲,我們現正研究透過公私營機構伙伴合作模式發展部份表演藝術設施,這種模式在外國十分成功,我深信西九必能成為世界一流的文化藝術區。香港是中西文化的交匯點,具備國際視野,我期望西九從海外和中國不同地域,為市民帶來豐富多元的文化藝術。 |
|
上頁 |